欢迎选择我们,绵津环保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! 联系电话:400-156-8868

语言版本: CN EN

您当前的位置:
首页>
新闻中心>
公司新闻>
走进活性污泥:探索污...

公司新闻

走进活性污泥:探索污水处理中不可或缺的角色


活性污泥发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,活性污泥在这百年间为污水处理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,这么多年过去,活性污泥究竟为何物,想必大家也是云里雾里,似懂非懂。今天我们和绵小津一起走进活性污泥,揭秘污水处理中不可或缺的角色。

1.活性污泥的发展史

在量筒内投入有机废水,并从底部给予曝气,经过几日后停止曝气,在液体中可以看到棉絮(胶羽)状的微小物质,静置该胶羽状物质缓慢沉降,经过30~60分钟后,量筒内呈分离成上部的上清液和下部的沉淀物。

将该上清液以虹吸方式在不扰动下吸出后,再添加废水给予曝气,经过数次操作后,会发现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清澈的上清液,而沉淀的胶羽也会增加,这个沉淀的胶羽状的物质就是活性污泥。

活性污泥由各种好氧细菌、原生动物、后生动物等微生物、溶解性有机物、被吸附的悬浮物质等组成。具有吸附、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,使其达到净化的机能。利用该种活性污泥分散到水中,在好氧状态下处理废水就称为活性污泥法。

活性污泥法被广泛应用于市政污水及工业有机污水处理领域,是当今污水处理的主流工艺。

活性污泥基本概念是1912年英国的克拉克(Clark)和盖奇(Gage)发现的。他们发现对污水长时间曝气会产生污泥,同时水质会得到明显的改善。继而阿尔敦(Arden)和洛开脱(Lockgtt)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。并将试验结果于1914年在英国的化学工程学会发表,这就是活性污泥的开创。

世界上最早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厂于1916年同时完成于美国密尔沃基(处理量7570m³/d)和英国的曼切斯特试验工厂(处理量946m³/d)1923年,中国第一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在上海北区建成,日处理能力为3500立方米。在1930年左右由于活性污泥法的净化是微生物的作用逐渐被认识,Mahlmano提出推估微生物需氧量的计算法。1942Gould提出阶梯式活性污泥法,1944Setter提出修正法,1945Krauss为抑制膨胀问题而发表Kruass Process1951Ulrich提出接触氧化法等等。而后相继开发的有高效率活性污泥法、长时间曝气法、曝气氧化法、氧化沟、纯氧曝气法、超深层及深层曝气法、厌氧活性污泥法、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等等。


2.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的过程

活性污泥在形成之前有三个步骤:传输、转换和胶凝。

1.传输:当有机物质与微生物接触时产生传输作用。在这个步骤中废水有机物是借吸附与吸收两个同时进行作用,传输到微生物体内。


上图说明溶解性有机物通过细胞膜直接进入细胞而被吸收。颗粒与胶体状有机物则吸附在细胞膜表面,经水解后才能通过细胞膜而被细胞所吸收。

有机物传输作用影响因素,有三个主要途径:

1)废水中的颗粒和胶体物质会很快的吸附于细胞膜,主要是要提供适当的搅拌和混合,以促进有机物和细胞膜的接触机会。

2)溶解性物质通过细胞膜有一定时间。

3)微生物所能利用消化的食物量与下列两个因素有关。

a)时间:用以同化有机物,要有一定的时间,可调整污泥停留时间来控制。

b)足够的微生物量用以消化有机物,可控制有机微生物量来控制。

2.转换:进入微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变为细胞质的过程是转换作用。

3.胶凝:胶凝发生微生物已经吃饱,且活性已降低时,需要静止的水体状态以达到泥水分离。

上述三个步骤在生物处理过程中同时进行。必须控制在适当的情况下,以使传输、转换等过程在曝气池内进行并完成反应。

活性污泥在去除有机物(BOD)的同时,污泥的增殖及污泥的自行氧化,一般可以用下式表示:


3.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增殖过程

活性污泥去除有机物,借吸附、氧化及同化的顺序进行。为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,使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凝聚性和沉降性最为重要,活性污泥的特性以微生物的成长期而变化,微生物的增殖过程如下所示。

4.活性污泥微生物演替

活性污泥是由细菌类、真菌类、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等异种个体群微生物所构成的混合培养体。在处理上最初担任重要角色的是分解、同化有机物的营养性细菌和液态死物营养性的真菌类,这种是最低的营养阶段,其次被活性营养性的原生动物所捕食,再则被轮虫和圆虫类的后生动物的二次捕食者所捕食,而达到净化,其关系如图表示。

请输入搜索关键字

确定